【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波动频繁而复杂,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将西方的“享乐主义”也带入了中国,这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冲击。学生的心态变得更加的浮躁,加之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荣耀感正在被残酷的现实一点点蚕食,这也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执”和“极端”。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其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全球化; 市场经济 当代的大学生,多数都是九零后,崇尚个性、自我,追求自由,对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之心。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也是最容易迷失自己的一代。当前社会,受到市场经济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在金钱的追求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并且,思想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现实性”,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恰恰说明了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落实 尽管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规定了高校的教育目标以及指导思想。但是,在某些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多数工作局限在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的某些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因此,注重教育的形式,而对教育的实质以及结果并不关心。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类院校,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是集中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实践上,但是,却忽视了对自身思想素养的培养,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也只能称作是“专才”,而不能是“全才”。而这样的专长,走向社会之后,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成为金钱的“奴隶”。 (二) 教育工作者本身缺乏实践性 1.大学生教育队伍缺乏稳定性。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结合,高校的教育工作也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条件”,使得高校教师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政治修养上都有所懈怠,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教师的思想政治结构以及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水平严重不足,很难在这一经济转型关键时期为大学生指引出正确的发展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出滞后性。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无法对当前的社会问题及时论述,多数是一些较为陈旧的理论知识。不能同中国的实际发展相结合,缺乏实效性。另外,在涉及到当前时事热点问题时,教师的评论往往是不具备说服力,学生意识很少能够产生共鸣。 (三) 大学生本身存在的思想问题 1.思想素质偏低。很多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是一类形式课程,学和不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对什么是“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漠不关心。其关心的只是与自己就业有关的“专业技能”以及流行的“社会生存之道”。 2.价值取向多元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同社会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二者在“功利性”盛行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很多时候呈现出对立性。而大学生这一年龄段,正是出于价值观塑性阶段,对很多事情很难做出判断。
3.大学生缺乏法制与道德观念。随着WTO的加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以及遵循社会行为规律,高校将法制以及道德规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其预期目标实现的效果确是微弱的。很多学生往往在理论上,能够做到长篇大论,而实际地行动中却是将这些规范抛到“九霄云外”,甚至毫无道德底线。 |